医疗纠纷索赔指南
医疗纠纷索赔指南如下:
封存病历资料:在医疗纠纷发生后,第一时间封存病历资料,包括纸质病历和电子病历。病历是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的重要依据,封存病历可以防止病历被篡改。
收集证据:除了病历资料外,还应该收集其他证据,如就诊单据、药品清单、医疗费用清单等。同时,记录当时在场者或了解情况者的姓名、工作单位、住址和联系方式,以便后续调查取证。
申请医疗事故鉴定:向当地医学会提出申请,提交相关材料。医学会应在45日内组织鉴定并得出鉴定结论。鉴定结论有助于确定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及过失程度。
选择解决途径: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,也可以选择行政调解、诉讼等途径。以下为几种解决途径的简要介绍:
a. 协商:医患双方在自愿、合法的原则下,通过协商达成赔偿协议。
b. 行政调解: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,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。
c. 诉讼: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法院将依法审理并作出判决。
提起诉讼:在诉讼过程中,医疗机构需承担举证责任,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。患方需提供证据证明医疗行为存在过失,并导致损害结果。
关注诉讼时效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规定,医疗纠纷诉讼时效为1年,自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。
聘请专业律师:医疗纠纷索赔涉及专业知识,建议聘请专业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,以提高索赔成功率。
调解、和解与判决:在诉讼过程中,医患双方可以随时进行调解、和解。如双方达成一致,法院可以据此作出判决。如未能达成一致,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。
申请执行:判决生效后,如医疗机构未按判决履行赔偿义务,患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。
请注意,以上指南仅供参考,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进行调整。在处理医疗纠纷时,请务必保持冷静、理智,遵循法律程序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